成人高考
  • 首页
  • 课程大全
  • 题库
  • 新闻资讯
  • 学习中心
  • 学习社区
  • 培训定制
  • 第一编第一单元 记叙文阅读概述 一、荷塘月色

    2019-03-04 15:20
      0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里自由的人"指的是什么?

    A.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做的人。

    B."颇不宁静"的心绪中暂时解脱的人。

    C.摆脱了压迫和欺凌的人。

    D.享受到独处妙处的人。答:()

    参考答案:B

    引用课文说明《荷塘月色》的开头和结尾有哪些照应的语言,写荷塘环境时有哪些语言为下文描写荷塘与月光作了铺垫它们又是怎样照应的。

    参考解析:本文结构严谨,在语言上的表现是照应周全。如第1自然段写"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而结尾时却以轻轻地推门进去相呼应。又如第1自然段写"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结尾又应之以妻已睡熟好久了"。又如荷塘四面,长着许树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与第5自然段"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相照应;而第6自然段又写"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可见本文开头结尾的语言和写荷塘环境的语言在全文中起了来回穿梭、勾连全文的作用。

    3[简答题]

    1,比喻、拟人的巧妙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试体会下面两句话的妙处。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2.本文使用通感的手法描绘景物,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就是将属于嗅觉的清香转化为属于听觉的歌声",造成感觉的转移。试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例句仔细品味,体会使用通感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和叠词,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试品味下面几句的巧妙之处。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参考解析:1.第一句是比喻,舞女是动态的,用她的裙子比喻荷叶,不仅外形相似,而且让裙子有了动感。第二句是拟人,用少女的神态描写开放的花朵,把花写活了。2.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光与影本是视觉的,作者却用诉诸听觉的名曲来形容,表现二者的和谐美感,不仅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而且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第一句壘词"阴森森""淡淡的使用,突出了夜晚凄清、寂寞的气氛。第二句叠词"曲曲折折""田田"的使用,写出了荷塘与荷叶连绵不断、茂密繁盛的特点。第三句"""倾泻"义,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出月光的幽静之美。第四句""显示出树的茂密!

    月光的稀疏,这样夜色与作者黯淡的心境恰相吻合。

    4[简答题]二荷塘月色0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3,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真。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薪蓄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拜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0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

    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鹤首徐回,兼传羽杯;擢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6。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0;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0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7月,北京清华园。

    辨析下列词的含义。

    参考解析: 【学习提示】一、题解

    《荷塘月色》写于19277月。此时,正值四一-"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二、思想内容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三、段落层次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交代夜游荷塘的缘起。第二部分(2-6自然段):写夜游荷塘的心绪,并细腻地描绘了荷塘月色的朦胧。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2-3自然段)写荷塘四周的环境和作者漫步荷塘时所产生的淡淡的喜悦和哀愁的矛盾心情。第二层(4~5自然段)写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难得的片刻淡淡的喜悦之情。第三层(6自然段)写荷塘四周的月色。由于"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淡淡的哀愁又袭上作者心头。第三部分(7-8自然段):写夜游荷塘产生的联想,并以美景不能排遣哀愁与开篇的心里颇不宁静"呼应,结束全篇。


    相关阅读
    • 课时:1
    • 费用:99.00

    课程简介石家庄铁道大学-开学典礼

    进入会场

    模拟试题

    真题及答案,在线估分。

    历年真题

    发布真题试卷,模拟练习。

    章节练习

    逐章逐节的做题练习

    名师解题

    名师出题,实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