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营养与食品安全

1、 营养: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 营养素: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
3、 营养素的分类: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4、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I)。
5、 平均需要量(EAR):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是制订RNI的基础。
6、 推荐摄入量(RNI):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7、 适宜摄入量(AI):可用作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该量可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8、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I):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9、 能量系数:指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
10、 CHO的作用: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CHO经消化产生的葡萄糖等被吸收后,一部分以糖原的形式贮存在肝脏和肌肉。肌糖原是骨骼肌随时可动用的贮备能源,用来满足骨骼肌的需要。肝糖原也是一种贮备能源,主要用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由于脑组织细胞贮存的糖原极少,所以脑功能对血糖水平有很大的依赖性。
11、 CHO的分类:根据分子聚合度可分为糖、寡糖和多糖三类。
分类(糖分子) | 亚组 | 组成 |
糖(1~2) | 单糖 | 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 |
双糖 | 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等 | |
糖醇 | 山梨醇,甘露醇等 | |
寡糖(3~9) | 异麦芽低聚寡糖 | 麦芽糊精 |
其他寡糖 | 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等 | |
多糖(≥10) | 淀粉 |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变性淀粉,抗性淀粉 |
非淀粉多糖 |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亲水胶质物 |
12、血糖生成指数(GI):简称血糖指数,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量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葡萄糖)耐量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GI=某食物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相当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100%
12、 CHO 参考摄入量为占总能量的55%~65%(适宜摄入量AI)
13、 CHO主要来源于粮谷类和薯类食物。
14、 脂肪酸常见分类方法:
分类 | 亚组 | 组成 |
按脂肪酸碳链长度 | 含14碳以上 | 长链脂肪酸 |
含8~12碳以上 | 中链脂肪酸 | |
含2~6碳以上 | 短链脂肪酸 | |
按脂肪酸饱和长度 | 碳链中不含双键 | 饱和脂肪酸(SFA) |
碳链中只含一个不饱和键 |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 |
碳链中含两个或多个双键 |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 |
按脂肪酸空间结构 | 氢原子在碳链同侧 | 顺式脂肪酸 |
氢原子在碳链不同侧 | 反式脂肪酸 | |
按不饱和脂肪酸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分 | 如第一个不饱和键所在n碳原子的序号是3 | 则为n-3或w-3 |
15、 类脂主要分为:磷脂、糖脂、类固醇等
分类 | 特点 |
磷脂 | 体内除甘油三酯外,磷脂是最多的脂类 |
糖脂 | 也是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 |
类固醇及固醇 | 含量较恒定,故称“固定脂”或“不动脂” |
16、 反式脂肪酸:指其连结到双键两端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不同侧。
17、 常见的固醇分为动物组织中的胆固醇和植物组织中的谷固醇。
18、 脂类的生理功能:
① 供给能量: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每克脂肪在体内氧化科供给能量37.67KJ(9kcal)脂肪酸是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
②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媒,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③ 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④ 增加饱腹感
⑤ 提高膳食感观性状
⑥ 类脂的主要功能是构成身体组织和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19、 必需脂肪酸(EFA):指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是亚油酸和α-亚麻酸。
20、 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① 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 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③ 参与胆固醇代谢
④ 参与精子的形成
⑤ 维护视力
21、 成人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
年龄(岁) | 脂肪 | SFA | MUFA | PUFA | n-6:n-3 | 胆固醇 |
成人 | 20~30 | <10 | 10 | 10 | 4:1~6:1 | <300 |
22、 Pr的组成:碳(50~55%)、氢(6.7~7.3%)、氧(13~19%)及硫(0~4%);有些Pr还含有磷、铁、碘、锰及锌等元素。
23、 Pr的分类:
① 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但能维持成人的健康,并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② 半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但有的数量不足,比例不适当,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③ 不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24、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为6.25
25、氨基酸的概念: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具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26、氨基酸的分类: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条件必需氨基酸
27、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儿童)
28、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参考蛋白质相比较,缺乏较多的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缺乏最多的一种称第一限制氨基酸。
29、蛋白质的消化方式:Pr未经消化不易吸收。一般食物Pr水解成氨基酸及小肽后方能被吸收。由于唾液中不含水解蛋白酶,所以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但主要在小肠。胃内消化Pr的酶是胃蛋白酶。
30、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常用于Pr代谢、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和Pr需要量的研究。
31、Pr的推荐摄入量:成人按0.8g/(kg.d)摄入为宜,按能量计算,Pr摄入量应占总能量摄入量的10%~15%,儿童青少年为12%~14%。但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Pr推荐摄入量为75g/d,成年女子、轻体力劳动者Pr推荐摄入量为65g/d。
32、Pr的食物来源:植物性蛋白(谷类蛋白10%左右和豆类蛋白36%~40%)和动物性蛋白(蛋类11~14%、奶类3.0~3.5%、肉类15~22%)
33、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34、维生素的种类:
①脂溶性维生素:VA(视黄醇)、VD(钙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VE(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VK(凝血维生素)
②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是VB族和VC。B族中主要有VB1(硫胺素),VB2(核黄素),VPP(尼克酸),VB6(吡哆醇),VB12(钴胺素),生物素,叶酸,泛酸(遍多酸)
35、矿物质的分类:
①常量元素:钙,镁,钠,钾,磷,氯
②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锰,铬,钴
平衡膳食:在营养学上,能使人体的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称为平衡膳食。
36、食物的主要分类:
①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
②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鱼、禽、蛋、奶、肉等。
③ 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其他干豆类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
④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
⑤ 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
37、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内容:
⑴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⑵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⑶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⑷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⑸减少烹调用油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⑹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⑺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⑻每天适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⑼如饮酒应限量
⑽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37、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
油25~30克 盐6克 |
奶类及奶制品33克 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 |
畜禽肉类50~75克 鱼虾类50~100克 蛋类25~50克 |
蔬菜类300~500克 水果类200~400克 |
谷薯类及杂豆250~400克 水1200ml 身体活动6000步 |
保健食品: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